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4集课程复讲

卢影梅学长

  
1.“学贵力行”的意义是什么? 
“学贵力行”在我们学习时至关重要。是指在学习中,我们要学一句就要做一句。只有在实际的生活中将学到的东西真正地实践出来,我们才能更多、更真确的理解,才能得到更多的感悟,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进步和成长,有更多的快乐和收获。孔子说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”我想也就是这样的。

2.学习的次序是什么? 
学习是有先后次序的。《三字经》上说,“为学者,必有初”。我们想象一下,那些古代的圣人学者,他们是一生下来就是圣贤吗?当然不是,他们是按照“小学终,至四书”,就是把《小学》这本书学好,接着学再四书五经等,这样的次序,一步一步的学习的。有人会说,那我们现代人也有上小学,我们上学的学习的是不是古人所学的《小学》呢?答案是:“不是”。古人学习的《小学》是一本朱熹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书籍。这本书籍是教导孩子怎么孝养父母,怎么尊重长辈,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。
那为什么要先上《小学》呢。因为《小学》这本书是教孩子从小先要打好做人做事的最根本的根基,这个根基打好了,他再学习其他的经书,他就不是只有读而已,他懂得如何把学习落实在生活当中,懂得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。这样就不会虽然满腹经文,但只是纸上谈兵,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好,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相处好。这样学了又有什么用处呢?
那我们也会问,那我们也去学习《小学》这本书,可是那毕竟是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千年的书籍了,这和我们现代生活情景有太大的差别了吧。是的。清朝有一位李毓秀夫子,他曾经根据《小学》里面最重要的内容,抓出了《小学》的纲领和重点,编写了的《弟子规》一书。《弟子规》离我们的生活是完全相应,是没有一句做不到。而且李毓秀夫子编这本书的时候,还是依据孔子在《论语 学而篇》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,用这句教诲举出了七个纲目,编成了《弟子规》这本书。
所以我们把《弟子规》学好,就是把《小学》的根基扎好。假如没有扎好根基,没有学会做人做事,学的知识技能愈多,看的书愈多,会跟生活脱节,那很有可能他的傲慢就愈大。“傲慢”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,傲慢心只要生起来,学问很难有成就。所以《礼记 曲礼》提到“傲不可长”,这些都是以前的圣贤人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。
林则徐先生在他的人生当中归纳了十件事,这十件事就是,假如人犯了这十个错误,那人生是很没有益处的,他说叫“十无益”。 父母不孝,奉神无益;兄弟不和,交友无益;心高气傲,博学无益;行止不端,读书无益;其中两点是针对学问很重要的提醒,“心高气傲,博学无意”, “行止不端,读书无益”。所以,他只要有了傲气,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,愈容易伤害别人。“行止不端”,假如他的言语、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,那读的书跟 他不相应,不得利益。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,我们要很珍惜,要好好拿来警惕;自己不能犯,当然孩子也要尽量不犯这些过失,这是学习的次序。    

3.学习的方法讲究“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”,其中的“一门”指什么? 
中国圣哲告诉我们的教诲,假如用两个字来说,就是“道德”。道德两字就掌握了整个圣贤几千年的教诲的纲领。 “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,此之谓道”, “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,不违越地做人,此之谓德。”
所以“道”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,俗话讲伦常大道。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,才不会发生冲突。我们人的伦常是指五伦关系(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),五伦关系就是道,我们这五个关系,假如能够去遵守,那就会相处的很融洽。但是这五个关系,我们假如不愿意去遵守,就会发生矛盾,发生冲突。
这里面夫妇关系最重要,它直接影响其他4个关系。因为夫妻是同室,假如和睦相处,自然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成长,父子关系会很亲,夫妇关系处得好,兄弟也会和睦;当父子有亲,孩子知道要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,这份对人的感恩心就会油 然而生,那出社会遇到对自己很提携、很栽培的领导,就自然而然会生起:“君臣有义”,就会效忠领导者,古代名言:忠臣出于孝子之门;兄弟姐妹能相处好,在 家里就懂得互相照顾、帮忙,一跟同学、同事相处,那种态度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,所以就会交到很好的朋友。
所以夫妇一正,五伦就正。

4.男女相处有哪些应经的过程? 
男女相处应经历:“相识” →“相知” →“相惜” →“相爱” →“结婚” →“经营”这6个过程。在这6个过程中,我们都需要客观,冷静的面对。有心去体会。

5.何谓真正的爱? 
① 爱是很温暖的,爱是很幸福的、爱是相爱相惜的。
②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,它的言语不会一大堆的花言巧语。
③ 爱的心地是无私的,他存心是无私的。
④ 爱的行为是成全的,懂得成全别人。

6.现代的夫妻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留给谁?有何弊端? 
现在很多都是夫妻一起出去工作,教育孩子留给了保姆、老师、外劳等等,所以现在有个新的名词,叫做“代理父母”。
① 把教育交给补习班,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轻慢,在学校上课时很可能会不专心,因为再补习班老师帮助总结学习要点,自己不用费心专研,这样学到的知识也不会珍惜。
② 把教育交给佣人,很多佣人他们的价值观往往和我们不同,他们所能教孩子的也是非常有限的。
③ 把教育交给爷爷奶奶,外公外婆隔代教育。虽然很多长者在当父母的时候还满有理智的,可是当了爷爷奶奶,这个就觉得孙子怎么这么可爱,对他就宠得不得了。很容易把孙子孙女捧上了天。使的孩子傲慢自大。
④ 把教育交给电视和电脑,那就更不用说了,学的都是贪、瞋、痴、慢的这些景象。

7.家庭生活有哪二大主轴?现代家庭较偏重经济层面,容易发生何种问题?该如何解决?
家庭生活有二大主轴:一个是物质生活,一个是精神生活。男主外,把经济问题,生活问题解决,女主内,把精神、把孩子的教育好。现代家庭较偏重经济层面,很多父母都把工作赚钱放在第一位。请代理父母来教育孩子。和孩子一起的时间很少,当然对孩子的教育也相对的比较少。
然而夫妻在外工作赚了很多钱,但这些钱是不是能够留得住呢?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个事实,财为五家共有:水灾要你的钱,火灾要你的钱,贪官污吏要你的钱,小偷、强盗要你的钱;最厉害的叫不肖子孙,赚得很辛苦,他花得很痛快。所以,假如夫妻这边在赚,那边在漏财,那这个财是守不住的。用代理父母教孩子,到最后孩子不懂事,可能要为 孩子一辈子担心,这也是“代理父母”的弊端。
家庭里面第一件大事,是要把孩子教育好,所谓“至要莫如教子”。 孩子的教育还是要靠自己,才能够掌握的好,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的。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